>>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加国新闻
 卡城华人网信息中心
 加国新闻
     养一个娃要花29.3万加元?加拿大新手父母全攻略

养一个娃要花29.3万加元?加拿大新手父母全攻略

【卡城华人网 www.calgarychina.ca】  2025-07-21 22:55
  免责声明: 本消息未经核实,不代表网站的立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卡城华人网】养一个娃要花29.3万加元?加拿大新手父母全攻略

自从结婚并购置了第一套房子后,Katie Metcalfe和她的丈夫在情感和心理上都做好了组建家庭的准备。但在经济方面呢?他们有些犹豫。

33岁的Metcalfe担心,在多伦多这样的高消费城市,生育和抚养孩子的成本高得令人难以承受。

“我们从未为育儿做过预算,在这个城市里,听到那些关于日托费用和产假的说法,就让人有点望而生畏,”身为省级政府变革管理负责人的Metcalfe说道。

Metcalfe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的可用数据,有两个家长的中等收入家庭,将孩子从出生抚养到17岁大约要花费$29.3万,平均每年$17.235.高昂的成本使得一些人选择完全不生孩子;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加拿大的生育率达到了历史新低,每位女性平均生育1.26个孩子,该机构称成本是原因之一。

对于居住在该市及周边地区、有生育打算的父母来说,重要的是要考虑从出生前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各项费用,以避免背负沉重的债务。

为一整年的育儿假做好准备

如果你打算休一整年的产假或育儿假,要弄清楚你的雇主是否会补足你的就业保险福利。Manulife Wealth的注册会计师、特许会计师兼财务顾问Kurt Rosentreter说:“如果雇主不补足,那这对你税后的工资影响就很大。“那么你将如何削减部分开支呢?”

通过联邦政府的就业保险产假和育儿假计划,你可以获得自己收入的55%,每周最高可达695加元,但并非所有人都符合资格,而且这些福利会作为收入被征税。

Rosentreter建议对开支做一个预算,了解固定成本(抵押贷款、财产税、水电费、手机费、食品费)和可变成本(旅行和娱乐费),以及哪些成本会增加、哪些会减少。“通常来说,年轻父母在生孩子后的一年里不会外出旅行,”他说,所以“如果他们每年在旅行上花费数千元,那么在一两年内这笔开支可能会降至零。”

提前规划——长远规划

Metcalfe表示,她非常关注未来五到七年的情况,但对于应该为更遥远的将来存多少钱,比如教育学费、课外活动费用等等,她仍有疑问。

Rosentreter鼓励有生育计划的父母思考生育孩子带来的长期经济影响。要尽早讨论父母双方是否都会重新从事全职有薪工作。“如果一方父母无限期休产假,你们的长期目标会受到影响吗?”Rosentreter说道。

Rosentreter认为,任何想要组建家庭的人,最基本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及每个目标所需的成本和时间线,然后倒推规划。

如果你想支付孩子的高等教育费用,那么现在需要存多少钱呢?“你现在就可以量化这些重要的人生目标,然后与你税后工资的预算进行对比,”Rosentreter说。

你还需要考虑,在兼顾一些短期目标(比如可能的房屋翻新、购置新车和度假)的同时,为人父母会如何影响你为退休存钱的能力。“看看这些目标是否都能兼顾。如果不能,或许可以咨询规划师寻求一些指导。但如果可以,那就要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Rosentreter还表示,新手父母还应该“在孩子出生前配置好人寿保险,一旦伴侣遭遇不幸离世,这份保险能为幸存的一方提供足够的资金,使其在经济上能够继续生活。100万加元的死亡抚恤金很常见,不过具体金额取决于每个人的情况。”

同时,拟定遗嘱、财务授权书和医疗授权书也至关重要。Rosentreter表示:“费用不等,在线自助办理只需几百加元,而找资深律师办理则需几千加元。”

制定明智的储蓄和投资策略

如果在最初几年现金流减少,无法进行储蓄和投资,也不必惊慌。Rosentreter说:“你的开支会缩减到基本所需,这很正常。”

孩子出生时开设注册教育储蓄计划(RESP)“是件好事,但并非像食品和水电费那样是必须做的事”。他还说:“如果在那段时间无法储蓄,你不必感到内疚。先站稳脚跟,之后我们再回归长期规划,比如人寿保险、注册教育储蓄计划以及你自己的注册退休储蓄计划。”

即便头三年没能开设注册教育储蓄计划,从长远来看,也不会对孩子的教育储蓄产生重大影响。Rosentreter指出:“供款额度可以结转。之后你总能试着投入额外资金来补足。”政府会对每年存入注册教育储蓄计划的首笔2500加元提供20%的补贴,每个孩子每年最高可获500加元补贴,终身最高补贴为7200加元。如果某一年你的存款金额未达到能获得500加元补贴的标准,未使用的补贴额度可以结转至下一年。

想帮上忙的祖父母也可以为注册教育储蓄计划供款。Rosentreter说:“很多祖父母会跟我说,‘他们不需要更多玩具了。我还能做点什么来帮忙呢?’每年为注册教育储蓄计划供款一部分或全部,会是一份很棒的礼物。”

对于那些担心收入减少期间难以支付房贷的准父母,Rosentreter建议:“可以尽可能延长贷款期限,以降低还款金额,至少目前先这样做”,等日后有能力支付更高还款额时,再缩短贷款期限。

Rosentreter建议,在生孩子之前,要充实你的免税储蓄账户(TFSA),这样万一遇到意外开支,就能有多余的资金可用。他还建议,在收入恢复正常之前,暂停向注册退休储蓄计划供款。“注册退休储蓄计划能为你提供税收减免,但如果休产假期间收入会下降,你就用不上这种税收减免了。”

充分利用联邦和省级税收抵免

准父母们应该了解一下加拿大儿童福利金(CCB),这是一种免税的月度补贴,发放给家庭以帮助抚养18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你的家庭调整后净收入低于37.487加元,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最高额度的补贴:6岁以下儿童每年7.997加元,6至17岁儿童每年6.748加元。

此外,安大略省还有儿童福利金,为低收入至中等收入家庭每个孩子每年提供最高1.727加元的补贴。

为孕期和分娩期间的意外开支做好准备

多伦多居民Nicole Kingston是一位母亲,也是电子书《多伦多生育终极指南》的作者,她说产前课程对为分娩和照顾新生儿做准备非常有帮助。多伦多市提供免费课程,包括虚拟产前母乳喂养课程。Kingston还指出,大多数医院会为计划在该院分娩的人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产前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会讲解母乳喂养或如何做好疼痛管理准备,实际上还会带你熟悉到达医院后该在哪里停车等细节。”

如果你希望请助产士,Kingston建议,一旦得知怀孕,就尽快在助产士诊所登记排队;安大略省的助产士服务由安大略健康保险计划(OHIP)覆盖,但安省的助产士数量有限。如果没能请到助产士,有些人会雇一名导乐师,在孕期和分娩期间提供额外支持。由于导乐师的服务不在OHIP的覆盖范围内,请一名导乐师陪同分娩并在分娩前进行两次预约,费用大概在800至2.000加元之间。

虽然加拿大人在医院分娩无需自付费用,但仍可能出现意外开支。Kingston说:“我记得生女儿那天,除了其他所有开销外,那天又花了我们500加元。”安大略健康保险计划覆盖医院的共享病房费用,但如果想在康复期间住私人病房或半私人病房,每晚大约需要250至500加元。“有些私人保险计划会帮助支付部分费用,但很少能全额覆盖。”

对托儿所和保姆费用要实事求是

Metcalfe在经济方面的另一合理担忧是托儿所的费用。“我有很多在城里有孩子的朋友,由于托儿所的等待名单太长,他们不得不请保姆来过渡,直到孩子能进托儿所,”她说。

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对于5岁及以下儿童的主要全日制托育安排,父母报告的年均支出为6.521加元(若排除魁北克省,则平均为7.557加元)。

尽管《加拿大全国早期学习与儿童保育协议》旨在到明年将6岁以下儿童的托育费用降至每天10加元,但目前有幸获得名额的父母仍需支付高达每天22加元的费用。

Kingston建议,一旦发现怀孕,就要在多个托儿所的等待名单上登记(不过有些托儿所只允许在婴儿出生后报名)。

Rosentreter表示,为保姆费用做预算也很重要。“在大多伦多地区,保姆的时薪是10到18加元,所以如果按每小时20加元算,你外出4小时,就要花80加元,再加上小费。”

Rosentreter认为,新手父母能养成的最佳财务习惯就是做预算,因此Metcalfe和她的丈夫早早提出这些重要问题,已经开了个好头。“在生孩子的前一年,除了弄清楚如何平衡工作和育儿,其实没有太多实际的事情要做,”他说。

编辑(Edit)     删除(Delete)







>>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