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买这本书是因为《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推荐,我希望艺术类的书能让睿、智兄弟对艺术有一点了解和认识。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买过的最贵的一本书,双11打完折140元人民币。收到这本书,才发现物超所值,印刷精美,厚达4.8CM,怕是有1公斤重。虽说是为孩子们买的,我当然要先睹为快!
《艺术的故事》用朴素的语言重新讲述美术发展史,让人能够看出它是怎样前后连贯;帮助读者鉴赏艺术作品,给读者们一些启示。本书还有一个略为远大的目标,即把书中论及的作品跟它们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期望由此而触及大师的艺术目标。------皮埃尔.罗森伯格 PS:将法国罗浮宫前任馆长的这段写在本书封面的话摘录下来,是因为我目前找不到比这更客观、简练能概括本书的话了,所以借花献佛。贡布里希(英)教授这本《艺术的故事》成书于1950年,我手上的这本是出版于1995年本书的第十六版。本书获列入20世纪百部影响人思想的著作,对于美术感兴趣以及作为孩子美术启蒙的书,这本书值得鼎力推荐。
作者将青少年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对象,所以言语平实,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所有他有评论的作品,全部都配有插图(插图精美,这也是本书如此之厚的原因)。作者认为: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艺术这个名称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
本书讨论的艺术史,特指:建筑史、绘画史、雕塑史。作者认为:对这些历史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艺术家要用某种特殊的创作方式,或者为什么要造成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这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能磨锐我们识别艺术作品特征的眼力,从而提高我们分辨细微差异的感受力。通过艺术作品本身来学会怎样欣赏艺术作品,大概是一条必由之路。PS: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无法欣赏和理解很多“名画”,像凡高、毕加索他们的作品还有远古时代的雕塑看起来是如此“拙劣简单”为何会被认为是艺术?等等....本书将带给你答案。
本书所叙述的艺术史准确来说是西方艺术的历程和发展,作者认为中国的艺术家所创立的传统即使经常被更动或改进,也还是备受尊崇。中国的艺术家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雅致和微妙,因为公众并不那么急于要求看到出人意表的新奇之作。而西方艺术家恰恰相反,他们无休无止的实验,追求前所未见的新颖和独创的效果。PS:这和文化土壤有关,西方一直求变、讲究个性,而传统的中国人讲究的是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这也就决定了作为历史来说,西方的艺术史更具故事性,当然也跟作者因为不完全了解中国的艺术有关,在作者看来,没有深入了解而去评论或者叙述那段历史是不严肃的。对历史、美术感兴趣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编辑(Edit)     删除(Dele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