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养生保健
 卡城华人网信息中心
 养生保健
     排便出现4种异常,可能是肠道长了息肉

排便出现4种异常,可能是肠道长了息肉

【卡城华人网 www.calgarychina.ca】  2025-07-02 07:30
  免责声明: 本消息未经核实,不代表网站的立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卡城华人网】排便出现4种异常,可能是肠道长了息肉

大肠息肉,又称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肠道良性病变。据统计,约90%的大肠癌由肠息肉恶变而来。

一般而言,肠息肉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不少人是在体检肠镜时发现的。排便时的一些改变,可能是肠息肉在向我们发出预警。

肠息肉有哪些早期信号?什么样的肠息肉容易癌变?《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肠道长息肉的早期信号

肠道息肉是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开始增生,形成的一个小赘生物。通俗讲,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一般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锯齿状病变、遗传有关息肉综合征。

肠息肉的大小、形态不一。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厘米;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

排便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1. 便血。肠息肉导致的出血量较少,血色鲜红,有时伴黏液。

2. 大便形状改变。肠道内息肉导致粪便排出时受到挤压,让粪便变细或是表面带有沟壑。

3. 排便习惯改变。肠道息肉可能会影响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4. 息肉脱垂。靠近肛门的息肉,排便时可能会因用力而脱垂出肛门外。频繁脱垂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并引发其他并发症。

5类人爱长肠息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白涛提醒,以下5类人更容易发生肠息肉。

1、年龄超过50岁

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的代谢能力下降,慢性炎症和基因突变的积累增加,肠息肉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约30%的人有结肠息肉;60岁以上人群中,40%~50%有结肠息肉。

2、有肠癌家族史者

肠息肉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肠息肉或肠癌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3、代谢综合征患者

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因素均与肠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直接刺激结直肠细胞增殖,促进息肉形成。

4、饮食习惯不良者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更容易患肠息肉。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量,刺激肠道黏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则会减缓肠道蠕动,延长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除此之外,吸烟和过量饮酒也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风险。

5、慢性肠病患者

长期患有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群,由于肠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肠息肉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肠息肉离癌有多远?

多数时候,肠息肉不会危害身体健康。不过,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常吃高脂肪、高糖食物)、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熬夜、久坐)以及家族遗传因素,都可能会促使息肉细胞突变。若未能及时处理,这些息肉细胞可能会失控增长,进而恶变,破坏肠道组织,最终引发肠癌。

武汉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向雪莲介绍,临床中,腺瘤性息肉较常见。结直肠癌的发生一般遵循“腺瘤—癌”的规律,但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因此即使存在腺瘤性息肉,也不用太紧张。

一般来说,带蒂、直径小于2厘米、表面光滑、活动度好的息肉是良性的;黏膜下扁平、直径大于2厘米、表面有出血或溃疡的,往往提示息肉恶变。总的来说,发现息肉后,医生会根据肠息肉的大小、形态、病理结果决定其下一步治疗方式。大家无需过度担忧,只要在这期间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阻断其癌变的进程。

不是所有息肉都必须切除

一般而言,腺瘤性息肉和家族性息肉病是一定要切除的,以防止其癌变。

幼年性息肉发生于幼儿期,患儿多为10岁以下男孩;黑斑息肉综合征(PJS)患者可因慢性失血而继发缺铁性贫血,也可因息肉牵拉引发肠套叠。这两种息肉如能确诊,可考虑手术切除。至于其他情况,需要综合临床判断。

切除息肉后,定期复查

切除一两个10毫米以下的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或错构瘤性息肉,每2~3年复查一次;

切除两个以上息肉,或10毫米以上的肿瘤性息肉,需要在切除后的第一年、第二年做肠镜检查,如果未发现问题,再每3~5年复查一次。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作息规律、适度运动、体重正常,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肥甘油腻食物,避免胃肠道慢性疾病,同时减少吸烟、饮酒或药物刺激等,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肠镜检查很重要

建议大家45岁左右去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没有肠息肉家族史和一级亲属患癌的高危人群,之后每5年做一次肠镜。

本身有肠息肉、有家族病史的人需要将起始筛查时间提前10年左右,在25~35岁进行肠镜检

编辑(Edit)     删除(Delete)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 www.calgarychin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