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养生保健
 卡城华人网信息中心
 养生保健
     一年吃掉1500亿片,多人吃进ICU

一年吃掉1500亿片,多人吃进ICU

【卡城华人网 www.calgarychina.ca】  2025-07-25 10:38
  免责声明: 本消息未经核实,不代表网站的立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卡城华人网】一年吃掉1500亿片,多人吃进ICU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7月17日披露,总统川普因小腿肿胀接受检查,确诊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其手背出现轻微淤青,原因与频繁握手和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轻微软组织刺激有关。

川普现年79岁,其私人医生哈罗德・伯恩斯坦(Harold Bornstein)早在2017年就曾向媒体透露,川普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脏病发作。

然而,这种预防功效在最近十余年内饱受质疑,特别是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未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阿司匹林的预防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极大增加出血等风险。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改往昔对阿司匹林的力挺态度,发布警示:如果没有出现心脏问题,就不应该每天服用阿司匹林。

“药坛顶流”阿司匹林,每年消耗1500亿片

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与青霉素、安定一起并称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由德国药企拜耳研发的阿司匹林于1898年正式上市,已经陪伴人类走过120多年,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随着医学科研人员对阿司匹林不断挖掘,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层出不穷。这种看似普通的白色药片,从最初的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作用,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从川崎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再到预防老年性白内障、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对癌症有预防作用,简直堪称“万能药”。

数据显示,全球阿司匹林年消耗量近年来基本维持在5万吨左右,相当于每年吃掉了1500亿片阿司匹林药片,仅在美国每年销售量就达 3000 多万片。拜耳靠着这个小小的药片创造了高达 12.7 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业内人士指出,阿司匹林有如此大的消耗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被认为能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延缓心血管疾病,降低有相关病史的人群二次复发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 1790 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 32%,而中国 60 岁以上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达 40% 以上,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阿司匹林在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的血栓形成,随即被各国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003年,拜耳研发的新剂型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中国获批,此后这款药逐渐成为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础用药。肠溶片能够让药物到达小肠后才溶解,可以降低对胃部的刺激性。3年后,国内有了阿司匹林肠溶片仿制药。药智数据统计,阿司匹林肠溶片已连续6年在国内公立医院销售额超20亿元。

“我爸患有‘三高’,吃了多年的慢性病药,降压药调整过几种,阿司匹林是唯一没有调整的处方。”林欣家里75岁的父亲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医生说,无论是心脑血管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者已确诊心脑血管疾病为了防止复发,都需要服用此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廖新学教授介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是临床常规。根据指南推荐,动脉粥样硬化且无阿司匹林禁忌症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而在一级预防方面,只要排除高出血风险,且满足年龄40-70岁、10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超10%的患者,均应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编写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指南”明确提出,经评估未来十年内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消化道溃疡病史、近期出血史或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增加的50-69岁人群,应考虑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100毫克/天)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神话破灭?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神话延续了长达40年之久,直至 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报告显示对于尚未出现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并不足以抵消其带来的副作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百年老药。

哈佛大学的研究对12546例无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低风险人群进行长达12年随访观察,阿司匹林只让心梗、中风、心血管原因死亡等发生几率下降了 4%,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反而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上。

牛津大学则针对15480例无心血管病史的糖尿病患者长达7年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仅将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12%,但是却把消化道大出血概率提高了 29%,总体上获益不明显。这项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除此之外,多国研究报告亦表明,非心血管疾病人群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做法是一个错误。一直推广使用阿司匹林的美国FDA发表声明:不支持没有经历心脏病发作、中风或未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将阿司匹林作为预防药物。

至此,作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神药”,阿司匹林走下神坛,更多人意识到它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生许俊堂曾发文表示,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毫无争议,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获益或者获益风险近年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认为,只有那些心血管疾病发作风险高、出血风险低的高危患者,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正常人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不能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反而增加出血风险。” 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生刘文玲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指南建议,没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而应用阿司匹林的条件是,患者的预期寿命应在10年以上,且自愿坚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至少10年以上。同时,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要谨遵医嘱,因为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虽然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及癌症等,但也会增加胃肠道出血及出血性卒中的风险。

在阿司匹林多种副作用中,最致命的危险是引发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也让外科医生感到最为棘手。不少患者和家属反馈吃阿司匹林导致严重出血,贫血、休克甚至送了命。

45岁的张松德,服用阿司匹林已经两年半,他表示,“阿司匹林麻烦的地方在于,当你出血了就很难止住。上次不小心手指切了一小块肉,根本止不住血去了急诊才搞掂 。”他常去看诊的医生已经不建议高龄老年人吃阿司匹林,因为年龄越大,消化道出血风险越高,常有大出血患者抢救无效去世。

同样遭遇出血危机的还有李丽的外婆。“两年前心脏放过两个支架,医生让每天吃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期吃也没去复查,突发脑出血进了ICU,还是没抢救过来,血小板太低都没有凝血能力了。”李丽经常听人推荐吃阿司匹林防心梗、脑梗,但她不知道这药副作用竟这么大。

39深呼吸在一家药学门诊咨询阿司匹林的使用,该药师表示:“对阿司匹林过敏且不能耐受者,如果想进行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建议用氯吡格雷替代。”该药师还提醒,服用阿司匹林最好搭配护胃药一起吃。

外科医生普遍害怕遇到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王继勇说,阿司匹林是抗凝血、抗血小板的药物,服用此药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容易出血过多,所以术前一般会要求停药,用肝素、打点针来代替阿司匹林。“除非急诊手术,比如车祸或者阑尾炎,患者没法停药,外科医生只能硬着头皮做。”

如今,学术界开始重新评估阿司匹林的使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甚至提出,根据个人体重来调整阿司匹林的剂量,以减少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但它仍是疾病诊疗的一个重要工具。是药三分毒,不当用药等于慢性自杀。一个人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评估下进行。医生们再三提醒:服用阿司匹林,应当定期进行血液、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监控潜在的副作用。



编辑(Edit)     删除(Delete)







>>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