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养生保健
 卡城华人网信息中心
 养生保健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1个惊人相似点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1个惊人相似点

【卡城华人网 www.calgarychina.ca】  2025-07-31 10:05
  免责声明: 本消息未经核实,不代表网站的立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卡城华人网】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1个惊人相似点

我们常说,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但在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之后,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愈发清晰地浮现出来:这些人的心里似乎都藏着一个共同的幽灵----从小就被剥夺了表达真实情绪的权利。于是,他们学会了沉默,学会了讨好,学会了压抑,而不是倾诉。他们在人群中笑着,内心却在咆哮。他们的抑郁,不只是悲伤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从小养成的“情绪冷冻”,一种无声的溺亡。

一、沉默的童年,冻结的感受

“你哭什么哭?有本事你别回来。”“你怎么这么娇气,一点小事就受不了?”----这样的语言,在很多中国式家庭中,并不罕见。

心理学家艾丽斯・米勒在她的著作《天才儿童的悲剧》中指出:“许多看似成熟、懂事的孩子,实际上是在过早地牺牲了自己的情绪,以换取成人的认可与爱。”这种“情感早熟”实则是“情绪压抑”的另一种说法。这些孩子学会了不表达愤怒、不诉说难过、不流露真实。他们过度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做人。他们的情绪词汇极度贫瘠,甚至无法分辨自己到底是“难过”还是“疲惫”。而这正是抑郁的土壤。因为没有情绪的流动就没有情绪的清理。

长期冻结的情绪,一旦压抑到极限,便会如洪水一般冲垮整个心理结构。

二、从小被训练成“懂事”的人,长大会生病

歌手李宇春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小时候我们都被要求要听话、要懂事,但长大之后才发现,这种‘懂事’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压迫。”而心理学研究正在为这种直觉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5月,《美国心理学会期刊》刊登了一项关于“情绪表达受限与青少年抑郁症关系”的最新研究。研究者追踪了1285名青少年的成长轨迹,发现从小被家庭或学校压抑表达情绪、羞辱哭泣行为的孩子,其在青春期患抑郁的概率是普通孩子的3.6倍。这种压抑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大脑前额叶的情绪调控功能,导致其应对压力的能力显著下降。也就是说,长期缺乏情绪表达的孩子大脑会真的“学不会”释放情绪。

三、情绪不被接纳,是最大的孤独

荣格说过一句话:“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以更丑陋的方式重新出现。”而这种“丑陋的方式”,往往就是抑郁症。它可能表现为无缘无故的失眠,持续性的疲惫,对未来的空洞感,甚至是对生的厌弃。

许多患者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都会提到一个词----“压抑”。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不敢表达情绪;不是不痛苦,而是没人愿意听自己说痛苦。在这个意义上,情绪不被接纳,甚至比情绪本身更致命。一个不能自由表达情绪的孩子,长大后几乎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心理自由。他们习惯于将一切都藏在内心,而内心的牢笼终将成为抑郁的囚笼。

四、在沉默中崩溃:朴树式的自我告白

歌手朴树在采访中说过:“我不是没有痛苦,而是没地方说。没有任何人能帮助我,就只有靠我自己。”这句话令人心碎,却真实得几乎可以复制到每一个抑郁症患者身上。

我们并不缺心理医生,也不缺抗抑郁药,我们缺的是一个可以安静说出“我真的很难受”的空间,一个能回应“你难受不是你的错”的人。朴树的痛苦,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代“情绪禁锢者”的集体画像。他们不是没有想过求助,而是从小就被教育“情绪是软弱的表现”、“问题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于是,他们只好在自我拉扯中沉沦,在沉默中崩溃。

五、真正的疗愈,是重新学会表达

在《情绪的语言》一书中,心理学家达尼尔・西格尔提出一个重要观点:“情绪命名,是情绪调节的第一步。”

简单地说,当我们能说出“我很愤怒”、“我很孤独”、“我感到被忽视”,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机制就会启动,逐渐缓解负面情绪的强度。而在很多抑郁症康复案例中,一个显著的转折点,往往不是换药,也不是改变环境,而是“第一次哭出来”,“第一次告诉朋友自己的感受”,“第一次对父母说:我不开心”。这听起来像是小事,但对那些从小不被允许情绪流露的人来说,却是一场心理意义上的“重生”。

六、如何重建表达的能力?

对于那些从小被训练成情绪“哑巴”的人来说,重建表达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它是走出抑郁的关键之一。

写情绪日记:不是记流水账,而是每天写下“我今天最强烈的情绪是什么”,哪怕只有一个词,都是进步。
做情绪卡片训练:用颜色、图案甚至照片代替文字描述自己的情绪,帮助大脑重新建立情绪感知。
在安全关系中尝试脆弱:和信任的朋友、心理咨询师,尝试表达负面感受,即使表达得笨拙,也要坚持。
减少“假性正能量”语言:比如“我没事的”、“别人更惨”,这些话虽然常听,但其实是在压抑自己。
面对父母的“情绪羞辱”时,学会坚定自我:不是对抗,而是明白,“我感受到的情绪是真实的,不需要你来批准”。

七、抑郁,不是情绪太多,而是表达太少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真正的疗愈不是改变你是谁,而是允许你成为自己。”

抑郁不是因为一个人太敏感,而是因为这个世界对敏感太不友好。不是这些人想得太多,而是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好好说出来。我们不能再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沉默,把真实的自我一层层封住,然后在成年后花无数金钱和时间去一点点解冻内心那块情绪冰山。真正的疗愈,从允许情绪开始,从允许你说出“我不想笑”、“我不想去上学”、“我今天很糟糕”开始。

只有情绪被看见,灵魂才不会被埋葬。



编辑(Edit)     删除(Delete)







>>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