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居家生活
 卡城华人网信息中心
 居家生活
     太整洁的家,很难养出聪明的孩子

太整洁的家,很难养出聪明的孩子

【卡城华人网 www.calgarychina.ca】  2025-07-17 09:52
  免责声明: 本消息未经核实,不代表网站的立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卡城华人网】太整洁的家,很难养出聪明的孩子


一个干净整洁的家,通常能给人一种明亮通透感觉:家具排列有序,物品摆放整齐,地板一尘不染……或许在很多人心中,这是一种理想的居家环境。但最近我却发现:一个永远干净整洁的家,给人的居住体验或许很棒,但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却可能是阻碍,甚至是灾难。

我的朋友阿玲,与丈夫一起创业,平时工作比较忙。她育有两个女儿,大宝5岁,小宝3岁。

大宝出生时,阿玲邀请一位远房表姐前来照顾。该表姐比较懒,不爱收拾,也不教育孩子——任由孩子在墙上随意涂画,贴贴纸,将家里搞得乱糟糟的。阿玲对此很不满。

后来小宝出生后,阿玲果断让表姐回了老家,重新聘请了一名保姆。保姆非常勤劳,烧得一手好菜,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且照顾孩子非常细致,每天都会对玩具、书籍和地板进行清洁和消毒。阿玲对此很满意。

可随后3年来,她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在保姆的悉心照顾下,小宝并没有如她所愿成长得更好,反而经常生病,性格胆小内向,爱黏人,缺乏独立,遇事只知道哭。这跟活泼好动、身壮如牛、常跟保姆叫板的大宝,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找了更细致的养育者,提供了更整洁的居住环境,小宝的成长反而更不尽如人意呢?阿玲对此深感困惑。

上周末,我去阿玲家做客,近距离观察保姆与孩子的互动,才找到答案:正是保姆对整洁的过度追求,限制了孩子的行为探索,妨碍了孩子的成长。

当时有一幕是这样的——

大宝在阳台浇花,小宝兴致勃勃地跟在姐姐后面,保姆看到后,立刻冲过去将小宝抱回客厅:“不能碰冷水,会感冒的!”
随后她又走过去夺走大宝手中的喷壶:“宝贝,姨姨来帮你浇,你进客厅玩吧!"大宝有些不乐意,想拿回喷壶。保姆不让,将喷壶高高举起,快速浇完剩余的几盆花,便将喷壶挂到了墙上。随后她麻利地拿出拖把,用了不到10分钟,便让阳台恢复最初的干净与整洁。

在后面持续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位保姆经常会为了维持居家环境整洁,强势干涉、限制并阻止孩子的各种行为。在大人眼里,这或许是一位热爱整洁的勤劳阿姨;可在孩子的感受里,她则可能是一位强势的限制者、控制者,甚至剥夺者。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太过整洁的家,往往是「控制」的象征。当一个家过度追求整洁,其实是在用一种“无菌”的方式来管理空间,同时也管理着孩子的行为。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对秩序的执着,对混乱的恐惧,甚至是对孩子自主性的压制。

但孩子天生是探索者,他们通过触摸、翻找、破坏、重组来认识世界。如果他们的生活空间被严格规范,不许“脏”和“乱”,那么他们就失去了在真实世界自由探索的机会。就像一棵树被关在玻璃罩里,看似安全、完美,却失去了自然生长的力量。

比如上述例子中保姆与孩子的互动——小宝跟着姐姐去阳台,这本是孩子好奇心和模仿能力的体现,却被保姆以“不能碰冷水”为由直接阻断。这种阻断不仅剥夺了小宝接触真实世界的体验,也在潜意识中向小宝传递了一个信息:你的探索是危险的,你的兴趣是不允许的。如果小宝从一出生开始,就被持续这样对待,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她变得内向胆小,缺乏独立。因为从一开始,她的生命力就被保姆人为地限制了。

同样保姆对待大宝的方式,也是类似的。大宝想要自己浇花,这是她在表达自主意愿,尝试掌控生活的体现,但保姆却用“我帮你浇”的方式,将大宝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剥夺了。她没有将大宝看成是一个有能力做好事情的孩子,而是将她当作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对象。这种自主权利的剥夺——容易让孩子逐渐失去对自己行为的信心,形成一种“我做不好,别人比我更擅长”的自我认知。

总的来说,这位保姆或许是出于职业需求,或许是出于自身对整洁的执着,但她在孩子面前,确实更像是一个越界的“全能型的管理者”,而不是一个陪伴者:她的行为看似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实则是一种控制,一种对孩子的“替代性参与”。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可能会不断压抑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变得顺从、被动,甚至还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感、无助感与无力感。

写到这,突然想起多年前曾看过的一个印度记录片。

主持人采访一位久居印度的华人,问她在印度的体验与感受。华人回答道,她在印度最大的感受就是脏和乱。但从中她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印度人普遍具有比较强的在混乱中生存和创造的能力。

比如很多贫穷的印度家庭买不起洗澡用的花洒,他们就会将一个矿泉水瓶衔接在屋顶的水管处,并在矿泉水瓶底部戳一些小洞,自制花洒。同时透过这个现象,这位华人解释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在全球500强的企业中,印度裔的高管能够占据高达30%的比例。并不仅仅是因为印度人普遍具备技术背景和英语优势,还有更深层的一个原因是,一个大企业高管,随时会面临一些突如其来的混乱和危机,需要能够做到高效解决问题。而从小在混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印度人,恰恰就具有非常强的在混乱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得不说,这位华人对印度人的洞见,非常深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印度人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脏”和“乱”,是一种原始的、未被文明规训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让他们从小就不得不直面生活的无常和不确定性,同时也会令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特殊的韧性。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混乱,而是主动地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创造可能性。而这样一种能力,恰恰是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充满危机的企业环境时,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由于从小就习惯了“没有完美条件也能活下去”,他们在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失败和不确定性时,往往更能保持冷静和灵活。他们不是被规则束缚的人,而是能在规则之外找到出路的人。就像他们用矿泉水瓶自制花洒的例子一样,看似简陋,却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且这种创造力,不只是技术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它是一种在混乱中依然保持清醒、依然相信自己可以掌控局面的能力。而这,也是一个在混乱中依然能生存、创造、甚至走向全球顶尖位置的人群,在这个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

在阿玲家的时候,大宝曾带我去房间看她贴在墙上密密麻的贴纸。它们在以一种我理解不了的顺序逻辑,杂乱地排列着。阿玲告诉我,这是大宝的“秘密花园”。前段时间,保姆想将墙上的贴纸撕下来,让墙面恢复整洁。大宝不依。后来保姆趁大宝上幼儿园之际,悄悄撕下一部分贴纸扔了。没想到大宝放学回来发现后,哭着闹着要保姆赔。保姆赔了一版类似的还不行,她要保姆赔跟原来一模一样的。

“这满墙贴纸,少说也有上千张,她知道保姆扔掉了哪些吗?”我问道。“她知道的,每一张贴纸贴在哪个位置,她都记得一清二楚。”阿玲回答道。

听完阿玲的话,我内心深感震撼:一个5岁孩子,竟然能在满墙杂乱的贴纸中,记住每一张贴纸的位置和顺序,这种能力,完全不亚于一个身为企业高管的成年人在混乱中发展秩序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体现,更是她对自我世界极度投入与守护的表现。

或许对大宝而言——她的“秘密花园”不只是贴纸的集合,更是她内心世界的映射。



编辑(Edit)     删除(Delete)







>>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