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返回【卡城华人网】主页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读者文摘
 卡城华人网信息中心
 读者文摘
     有权不能任性,有钱也不能任性

有权不能任性,有钱也不能任性

【卡城华人网 www.calgarychina.ca】  2025-07-03 15:33
  免责声明: 本消息未经核实,不代表网站的立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卡城华人网】有权不能任性,有钱也不能任性

在世界舞台上,川普和马斯克无疑是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个最有权势,一个则是全球财富的执牛耳者。他们都以行事果断、突破常规著称,似乎拥有随心所欲的力量。但是,这两个看似能呼风唤雨的人物,在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态中,都无法太“任性”。这并非偶然,而是美国独特制度设计下的必然结果——一个既崇尚自由,又高度法治的社会,为最有权力者和最富有者都套上了坚实的缰绳。

首先我们看“有权不能任性”的典型例子:美国总统。在中国社会想象中,似乎无所不能,一声令下全球震动。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权力最受限制的人之一。不能随便宣战、不能随意支出预算、不能轻易解雇不听话的官员,连推特上说错话,都可能被媒体和公众锤个半死。

这背后是美国立国之初对权力的深刻恐惧——独立战争正是为了摆脱英王乔治三世的专制。于是,美国宪法设计了极端复杂的制衡体系。总统固然是三军统帅,但只有国会有权宣战;总统可以任命官员和法官,但需参议院批准;总统可以否决法律,但国会有权三分之二多数否决总统的否决。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尼克松水门事件。他作为总统,动用情报机构对民主党总部进行窃听,结果被调查记者揭露、司法追查、国会弹劾,最终黯然辞职。他不能“死不认账”或“修改法律”,而是被制度一环一环地逼入死角。

再看川普——他虽然个性张扬、语言出格,但他的许多决策都在法院和国会层面遭遇挑战,甚至最终因煽动国会骚乱而被两次弹劾。哪怕支持他的议员再多,只要制度运行,他也必须接受司法的追索。这说明,在美国,“权力”并不是通往随心所欲的绿卡,而是一张责任清单,任何试图突破制度的“任性”行为,终将遭到来自多个方向的反制。

我们再来说“有钱不能任性”。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富豪众多,财富差距巨大。但讽刺的是,正是这个富豪聚集的社会,却为富人设下了严密的“法律围栏”。你可以富可敌国,但你不能违法。你可以富到登上福布斯榜,但你不能逃税、垄断、操纵选举。只要你试图凭财富掌控规则,美国制度就会像猎犬一样盯住你不放。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科技大佬们的“反垄断梦魇”。谷歌、苹果、亚马逊、Meta这些全球市值前列的企业,每年都在被国会质询、联邦贸易委员会起诉、州检察官联合调查。扎克伯格一次国会听证会上被议员当面逼问隐私滥用问题时,面色尴尬、语气拘谨,不像是权倾一方的科技帝王,反倒像个受训的学生。

特斯拉的马斯克,虽然以狂人著称,但也屡屡因违反证券交易规定、操纵股价言论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甚至被要求辞去董事长职位。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能随意改变规则,即便拥有全球最大的财富。

再看华尔街金融大佬。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大批投资银行高管成为舆论与司法追责的对象。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被贱卖、高盛被重罚,没有人能因为“太大而不能倒”而逃过制度的清算。部分高管甚至锒铛入狱。

而在税收方面,美国国税局(IRS)对富人同样毫不手软。无论是球星韦斯利·斯奈普斯,还是影星玛莎·斯图尔特,哪怕是总统川普本人,也都因税务问题被调查、被起诉、甚至坐牢。IRS不像中国的税务局那样只敢盯中小企业,它敢咬住最顶级的纳税人。美国的法律体系不是为权贵量身定制的“防弹衣”,而是一把没有长眼的利剑。它会因你违法而出鞘,不因你富有而手下留情。

除了正式制度,美国的社会监督机制是“制任性”的另一支力量,特别是新闻自由与公民社会的活跃度,构成了对权力与财富的全天候监督。在美国,媒体被称为“第四权力”(Fourth Estate),地位几乎与行政、立法、司法并列。记者可以调查总统的丑闻,报道五角大楼泄密,可以挑战警察暴力,可以公开质疑最高法院大法官的道德操守。在中国一些人眼里,这种行为简直是“找死”;但在美国,这是新闻职业的常态。

“水门事件”的曝光,是靠《华盛顿邮报》的两个年轻记者;“棱镜门”则是《卫报》和《纽约时报》率先报道。无数大型调查新闻项目如“巴拿马文件”“麻州教会性侵案”“哈维·温斯坦性骚扰案”,都是由媒体推动,最终促成制度变革。

此外,美国的非政府组织(NGO)、独立智库、社会倡议团体、基层维权组织也构成了强大的“制度外力量”,对政府的施政、企业的操守进行持续性监督和制衡。换句话说,即便在制度漏洞暂时存在的情况下,美国的社会组织和舆论机制仍会填补空白,防止任性行为坐大成灾。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守规矩”不是被动服从,而是出于对制度公平性的信仰。他们可能不喜欢某项税法、反感某位总统,但他们认同法治是所有人之上的框架,哪怕它限制了自己。正如美国前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所说:“你不必喜欢法律,但你必须尊重它。”

“在美国,有权不能任性,有钱也不能任性”,这不是美国自吹自擂的宣传口号,而是这个国家日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不是靠某个人或某些道德楷模维系,而是靠制度设计、社会文化、媒体监督、法律执行等多层机制共同维持。

它也许不能杜绝一切不公和腐败,但它有能力发现、揭露并纠正它们。它不完美,但它自我修复。最关键的是,它不允许“任性”成为惯例,不允许“特权”变成通行证。这也正是一个自由民主法治社会的真正体现:不是有权有钱能为所欲为,而是人人都在制度中行使自由。


编辑(Edit)     删除(Delete)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 www.calgarychin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