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
读者文摘 |
![]() ![]() ![]()      ![]() ![]() |
【卡城华人网 www.calgarychina.ca】  2025-07-30 09:49   免责声明: 本消息未经核实,不代表网站的立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印度阿三”是国人嘲讽和揶揄印度人的说法,可是在软件业,当年我们可不敢嘲讽印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印度软件业迅速崛起,印度位置(时区)很好,英语流利,工资低,印度人在流程控制,质量控制这一块儿下了大功夫,迅速构建起庞大的外包产业。像 InfoSys 这样的企业,不仅员工数以万计,还达到了业界最高的 CMM5级认证,成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标杆。 中国软件业开始做外包的时候,学习的就是印度,诸如《计算机世界》等主流媒体,时常大篇幅报道印度的CMM 模型与质量管理体系。而雷军当年更是亲自赴印度学习经验,希望带回先进的管理与开发模式。 印度人也比中国人更早、更系统地进入美国的高校和科技公司,奔腾芯片之父Vinod Dham,1971年进入美国留学。 ![]() Raj Reddy,60年代就赴美,是AI领域的先驱人物,第一位获得图灵奖的印度裔,他的中国学生包括李开复、沈向洋、洪小文等。 印度人在硅谷的人多,又抱团,不断带动人脉与业务联动,如今几乎霸占了硅谷各大巨头CEO的位置。印度人搞出两个影响世界的发明: 一个是阿贾伊·巴特发明的USB,统一了计算机外设的接口,之前已经讲过:一个被100亿台设备使用的发明,居然没有赚到一分钱!第二个是纳西尔·艾哈迈德教授发明的DCT算法,个人觉得它比USB更加伟大,它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可以说,没有DCT,我们的互联网将会黯淡无光。 01.早在1961年,纳西尔·艾哈迈德就来到美国读书,当他快要完成博士学位的时候,他提出了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离散余弦变换)的想法。DCT要解决的问题是图像数据的压缩,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超前的想法。 当时互联网还处于萌芽阶段,美国军方正在建设阿帕网,在这个网络上能传输的只是文字,根本就没有图片。因为图片实在是太大了,比如一张简单的512*512的灰度图,就需要256KB的空间,当时的网络和存储来根本无法承受。艾哈迈德坚信一定有办法缩小数字文件的大小,加快处理速度。 1972年,已经是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的纳西尔·艾哈迈德,想利用暑假的几个月时间,进一步推进他的想法。他满怀信心地写了一份申请,希望能够获得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赞助,但让他非常惊讶的是,评审人员认为这个想法太简单,把它拒掉了。 这里必须要说一下,当时美国很多教授的工资是按照学年发放的,正常工资只覆盖春季+秋季两个学期(9个月),夏季的三个月没有工资,教授如果想有收入,通常需要写科研基金申请,或者去企业界做顾问。 艾哈迈德申请失败,回到家里,和妻子商量:我们能在没有任何薪水的情况下,支撑一个夏天三个月吗?妻子表示理解:没关系,我们总会有办法的。于是艾哈迈德就在实验室昏天黑地地研究起来,晚上经常很晚才能回家。没有钱,又无法和家人在一起,即使是一起吃个晚饭也不太可能。 一天晚上,当他10点才到家的时候,妻子又心疼又生气,流着泪问他:“你到底在办公室里做什么?比家人还重要?”艾哈迈德还沉浸在研究中:“我离一个重大突破就差一点点了,至今还没有人能高效地计算Karhunen–Loève 变换。所以我想到,或许可以用余弦变换来研究这个问题。” 妻子根本就听不懂,她说:“你这么拼命,到底有什么意义?”艾哈迈德想了想,说道:“如果你妈妈要一张迈克的照片,我们是不是需要把照片寄到阿根廷,她几周后才能看到外孙子的照片,对吧?”妻子点点头。 “那如果她不用等邮件,几乎瞬间能在电脑上看到那张照片,会怎么样?” “你是什么意思?这怎么可能?” “军方已经建立了一个遍布全球的计算机网络,它们互相连接。假设有一天,这个网络会普及到普通人手中。如果我的团队能优化一种数据压缩算法,大家就能在这个网络上传输图像了。” “也就是说,你把照片放到电脑上,我妈妈在地球另一端,也能看到同一张照片。” “对,想象一下,不仅仅是照片,有一天,你可以在屏幕上与人通话——就像打电话一样,但还有视频。” 当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时候,真是无比感慨,这是1972年,艾哈迈德已经预见了几十年后的未来,他正在为人类全新的连接方式打造基础。 02.在那个假期,艾哈迈德取得了技术的突破,又经过了两年的严格测试以后,《离散余弦变换(DCT)》终于在IEEE 计算机学报上发表。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图像原本是像素构成的二维数组(矩阵),艾哈迈德采用的DCT技术,可以把这个像素矩阵转化为波形,表示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振荡波。艾哈迈德发现,低频波通常对应图像中“重要”或“高信息”的区域(图像的大致轮廓、光影、主结构),而高频波则代表图像中“次要”或“可近似”的细节部分(纹理、边缘、小细节),这样就可以保留重要部分,舍弃细节部分,从而在保留视觉效果的同时,实现压缩。 DCT 虽然是一种“有损压缩”,但人眼几乎察觉不出区别。压缩比非常惊人,达到了10:1。40年代克劳德·香农在信息论中预言可以用“有损压缩”来传输信息,但几十年来缺乏真正有效的方法,DCT的出现终于终结了这一局面。唯一的问题是,DCT太过超前,那篇伟大的论文并没有引发太大反响。 十年以后,随着个人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起,对图片的存储和传输的需求越来越大,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联合成立一个工作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简称 JPEG,目标是制定一个全球通用的压缩静态图像的标准。 他们测试了已知的各种算法,包括哈夫曼编码、向量量化、Walsh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等,最终发现有一种算法在压缩效率与图像质量之间取得了最好的平衡,这个算法就是艾哈迈德发明的DCT。1992年,JPEG工作组正式发布JPEG标准,随着数码相机、网页浏览、CD-ROM、多媒体软件的普及,JPEG几乎成了数字图像的代名词。而DCT也因此走向全球。 在90年代上过网的小伙伴肯定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一张图片刚开始非常模糊,然后变得慢慢清晰,这叫做渐进式DCT。或者一张图片显示的时候像窗帘一样慢慢卷下来,这叫做顺序DCT。 DCT不仅仅用于图像,它还可以做音频压缩(MP3,AAC等),视频压缩(MPEG、H.264、HEVC等),凡是涉及到多媒体的领域,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是大多数标准的基础算法。当你用抖音、快手、视频号刷短视频/看直播的时候,当你用手机摄像头和远方的亲人聊天的时候,当你参加各种频会议的时候,DCT算法就隐藏在背后,默默地工作。 尽管DCT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发明,但它的缔造者艾哈迈德教授却几乎被人遗忘。直到2020年,一集名为《This is Us:In the Room》的美剧唤醒了人们的记忆——它动情地讲述了DCT算法在新冠疫情封锁期间,为全球数以亿计的家庭带来的安慰与连结。 随后,Netflix 为他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年迈的艾哈迈德和妻子,第一次面对镜头,讲述了那个酷暑中孤注一掷的决定,那段执着探索的时光。 ![]() 纪录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老两口挽着手走在一条普通的街道上,身影安静却无比笃定。 没有奖杯、没有豪宅、也没有耀眼的财富,但他们给世界带来了光影与声音,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们的故事,像 DCT本身一样——不喧嚣,却无处不在。 编辑(Edit)     删除(Delete) |
![]() |
![]() |
![]() |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 |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