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卡城新闻 加国新闻 即时新闻 娱乐八卦 最新科技 读者文摘 养生保健 美食饮品 居家生活 音乐诗画 艺术中心 风筝专辑 房屋租赁 求职招聘 便民广告 定居指南 城市介绍 房产动态 留学移民 华人故事 教育话题 财经信息 精华旅游 难得一笑 |
读者文摘 |
![]() ![]() ![]()      ![]() ![]() |
【卡城华人网 www.calgarychina.ca】  2025-10-05 09:01   免责声明: 本消息未经核实,不代表网站的立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近日,普林斯顿大学向全校发出一则沉重的通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员李昊然,于9月25日晚在新泽西州韦斯特温莎的住所去世,年仅28岁。一个有着大好前程的顶尖人才,毫无征兆地突然离世,这个消息令人感到错愕、惋惜,也引发很多疑问。 李昊然的履历非常优秀,读的是最厉害的学校,学的也是最有前途的专业。 2019年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然后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硕士,2021年留校读博士,今年6月份完成博士论文答辩,顺利拿下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李昊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继续留在普林斯顿大学,成为一名博士后。他在学术上非常出色,2023年,他与团队合作的论文《利用机器学习模拟电力磁学》斩获了IEEE电力电子学报年度一等奖。这个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上千篇,最终能够获奖的只有5篇,而李昊然的成果就是其中之一,含金量非常高。他的研究方向“AI for Magnetics”也恰好是当今最前沿、最有前景的交叉领域,未来无论是留在学术界还是转向工业界都有很大发展空间。二十多年的读书生涯结束应该要引来新的起点,按照原本的设想,他或许摩拳擦掌准备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外界总是被他的光环吸引,却不知道他经历过的痛苦瞬间。 出身顶尖名校,研究方向前景广阔,导师也是清华毕业的优秀华人教授,按理说,他未来不可限量。但是,这终究是旁人看到的光鲜一面,事实上,学历越高,就意味着承载的期望越大;能力越强,那么对自己的要求就越高;光环越大,背后的压力和孤独就越深。消息传回国内社交平台时,李昊然很多同学都表示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非常好的学者,呼吁大家不要恶意揣测死因。李昊然离世的原因还要等官方公布,希望普林斯顿大学能够早日公布结果。 读博在全世界都是一件压力非常大的事情,而博士留学生更是如此。美国一项覆盖多所大学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博士生曾经历过焦虑或抑郁,其中相当部分属于中度或重度水平,而国际学生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 博士阶段不同于本科和硕士,学术要求和压力都成倍增加。如果说本科是打地基,那么硕士就是在砌墙,博士就是盖顶。博士想要顺利毕业,不仅要有博士论文,一些学校还要求在期刊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才能毕业。但是搞研究并不是刷题,会有标准答案,很多研究领域根本就是空白,需要博士生去一点点探索。这就导致很多研究项目需要花费好几年才能看到效果,甚至有时候时间花了,经费花了也不一定能够达成预期的结果。熬夜做研究、实验失败、论文被拒是家常便饭,可能熬了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项目依然没有进展,这些打击很难为外人道。 ![]() 今年特朗普一句话就让高校成百上千个研究项目经费断供,背后成千上万的博士生被迫项目暂停。叫停的不只是项目,更是他们的未来发展。很多博士很难放弃,因为已经投入了那么多年的时间成本,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博士毕业主要的就业途径,要么是学术界,要么是工业界。学术界教职供过于求,而且内卷严重。而工业界对候选人的经验和落地能力更看重,对学术能力反而没那么重视,很多名校博士生最后都因被打上高分低能的标签,求职屡屡碰壁。 博士还要面对来自导师的压迫,在整个博士生涯中,导师可以说是把握命脉的人,研究方向是否改变、经费资源是否愿意付出全凭导师的一句话。遇到一些不好的导师,还会拖延博士毕业,甚至会沦为导师的打杂助理,对自己的科研毫无帮助。 另外,每当和已经成家立业的同龄人相比,觉得自己慢了一步,年龄焦虑下让心理压力变得更大。留学的孤独感也进一步恶化这些情绪,长时间孤军奋战,他们很难向家人朋友解释课题上的问题,没有了情感支持,容易让负面情绪积压成病。 更加隐秘的是名校生陷入精英困境,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背负太多期望和责任,他们不愿意让大家失望,更不愿意展露自己的脆弱。李昊然本科清华、博士普林斯顿,人生履历上堪称完美,很多人看来,他的人生早就走上巅峰,根本没有理由悲观。但心理学研究揭示,越是认知水平高的人,越容易陷入思维死循环。因为他们太聪明,对世界看得太透彻,所以对虚无和局限更容易感到失望。这也是为什么在高知群体中,抑郁和自杀的比例并不低。 李昊然的突然离世,我们惋惜一名青年才俊离开的同时,也要敲响警钟。长期以来,顶尖学府只重视学术成果、科研排名、学生的获奖和就业,对学生心理健康毫不重视,尤其是对国际学生的心理支持也不够。虽然普林斯顿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斯坦福大学设有 Well-Being at Stanford 项目,提供24小时的心理支持热线、同伴互助小组。剑桥大学近年也扩大了心理健康基金,把更多资源倾斜到研究生和博士后群体,尝试弥补学术高压下的心理缺口。这些措施是积极的,但远远不够,读博注定是一场苦旅,对于博士生来说更要做好心理准备,认识到读博的难度以及出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自己是真正热爱科研,坐得了冷板凳,有一定的抗压能力,未来计划入职高校或者企业研究型岗位。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或者为了名校或博士光环,那么最终付出的代价往往会大于得到的回报。另外,还要提前了解导师的风格、资源以及平台优势。一些实验室经费充裕、团队氛围好,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研究平台。但也有一些实验室经常面临经费断供,学生就变得很被动了。如果在读博过程中发现自己不适合读博,那么及时止损可能是最好的办法。与其苦熬下去,不如及时转身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很多博士担心自己多年努力付诸东流,但过去的学术训练并不是毫无价值。博士阶段培养的科研能力、逻辑思维、数据处理、写作表达、项目管理等技能,在很多行业中都属于核心竞争力,可以转化为职场优势。但如果硬着头皮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反而会错过更好机会。总之,只要自己不走死胡同,总能找到更广阔的平台和更适合自己的路。 无论是读博还是读本科、读硕士,无论是名校还是普通大学。真正能支撑一个人走得更远的,是健康的身心,否则学历再高、成就再大,如果心理健康被忽视,随时可能走到崩溃的边缘。 编辑(Edit)     删除(Delete) |
![]() |
![]() |
![]() |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 |
版权所有(C), 2002-2025, 卡城华人网中国版 www.calgarychina.ca |